为持续深化对黄河流域生态?;び肼躺⒄沟亩嘟嵌壤斫?,7月18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电子电气与控制学部“海晏河清,绿壤同生”实践团先后走进桩西采油厂、仙河镇光明社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で磺Ф芾碚荆ü档夭喂塾爰际踅涣?、社区宣讲,深入了解地方社区治理、绿色能源管控与技能创新成果。
一、探油田一线——观绿色开采,承“铁船”精神
实践团当天调研自桩139海油陆采平台开启,该平台主要聚焦稠油开采任务。注采301站党小组长林文磊介绍道,近年来,平台积极推进技术革新,完成了由传统热采向“微生物驱+二氧化碳复合冷采”的转型,并采用全封闭式作业系统,实现“原油不落地、废气不上天、废水不入?!钡穆躺赡勘?。
队员们走访桩西联合站核心处理区,系统了解采收水处理、回注等污水处理工艺布局与运行机制,进一步认识到油田在资源开发与环保治理间的精准平衡。
在桩西文史馆,通过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实物展柜,追溯胜利油田从荒滩建井到崛起发展的奋斗历程,深切感悟桩西“铁船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传承。
二、访湿地故道——赏生态修复,鉴生机重焕
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で磺Ф芾碚?,实践团实地调研黄河故道生态修复工程。管理站站长张固然介绍,该区域曾因水源枯竭而生态退化,自2010年起通过补水工程逐步恢复湿地系统,2025年累计补水量达1336万方。副站长马平川带领队员们前往北海堤实地观测鸟类活动,东方白鹳、黑嘴鸥等珍稀候鸟在湿地盘旋栖息,成为生态修复成效的生动见证。
三、入创新工坊——听技术攻坚,悟工匠匠心
实践团走进桩西采油厂新联盟创新工作室,这里是胜利油田创新人才的摇篮,也是面向实战的一线“智力引擎”。油田技能大师毕新忠、杜国栋与实践团进行深度交流,围绕“曲柄销子新式保养法”“抽油机曲柄销子专用工具”等典型创新项目,系统讲述技术难题的攻坚过程与实用成果的转化路径。从结构拆解到操作演示,再到管理机制与培训经验,两位大师不仅展示了“工匠精神”的生动内涵,更让队员们见识到科研与实践结合的力量。
四、进社区街巷——宣科技理念,护入海生机
实践团深入光明社区开展“共守入??谏惫嫘疃R浴翱萍几衬芑坪恿饔蛏;び肼躺⒄埂蔽魈?,围绕湿地生态修复、节能开采、污水处理自动化、鸟类智能监测等关键议题开展宣讲。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积极发放环保宣传页,与居民热情互动,详细介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行动。这场公益宣传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播,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守护生态的行列中来。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能源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技术实践与文化传承,切身感受到了基层一线在生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中的多维探索。未来,实践团将持续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与工业发展的交汇议题,充分发挥青年优势,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青春智慧和力量。